圖片

最近協會處理的案件當中,有許多動物需要尋找新的領養人,像是:
母羊咩咩們 https://bit.ly/3ajX2ir  (已全數送養)
公羊咩咩們 https://bit.ly/2uLRYEj (馬吉待領養)

調查員在送養文下看到了一則留言「台灣的動保協會變成善後協會了嗎?專門替這種不負責任的飼主擦屁股」時受驚一秒...哎呀呀!

剛好藉此機會,好好說明一下案件的流程,以及進行到動物送養之前的相關處理方式(絕非是把動物接走這麼簡單)。

在台灣,許多飼主在養了寵物之後,才開始學習如何飼養動物,年長一輩習慣仰賴經驗傳承,年輕人大多仰賴網路資訊。滿多不當飼養案件中的飼主,其實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在傷害動物,光是要求飼主發揮同理心,時常是無法解決動保案件。因此我們還會需要長時間的教育勸導飼主或是要求公權力的介入(犬貓以及被人類飼養的有脊椎動物,都是動保法所保護的對象)。

但動保法並非無敵,當中有一些飼養規範以及相關罰則,但其實許多條文處於模糊地帶,中央政府也無定出不同物種的飼養指南,所以其實很多時候難以取締不當飼養行為。舉例來說:雖然動保法有規定【以籠子飼養寵物者,其籠內空間應足供寵物充分伸展,並應提供充分之籠外活動時間】但在進行稽查的時候,只要動物在籠子內可轉身、趴下其實嚴格來說就不算違法,再來何謂充分的籠外活動時間其實也無明確規定,因此如果飼主一週才讓動物出籠活動一次,嚴格來說也就不會違法。

再來,許多違法行為被發現後,主管機關必須先開立勸導單要求飼主限期改善,如不改善才能進行裁罰及沒入動物,因此我們必須評估每一個案件的狀況,來判斷如何處理才會是對動物最好的。舉例來說:如果一隻動物毛髮髒亂、指甲過長,主管機關會先開立勸導單,如果飼主因此遵守了,動物的狀況會暫時被解決,但並不代表動物留給飼主會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也許飼主無心照顧,而只是為了不要被開罰才暫時配合,又或是飼主有可能會因為覺得麻煩並選擇將動物違法棄養。案件中的飼主及其個性、生活狀態、態度等都是需要被考量的。

各縣市為了補足動保法的不足,有些衍伸出地方動保自治條例,但是目前也只有台北市對於犬貓飼養有定出更明確的規範【臺北市犬貓飼養基本照護規則 https://bit.ly/2uM674o

講到這裡,我們可以知道,#連公權力都是無法完全強制規範飼主作為,那身為動物協會的我們又能怎麼去處理動保案件,讓飼主認知到自己的飼養方式有待加強呢?以下僅以TSPCA的作法做為參考,不代表全台的動物協會。

TSPCA調查員在動物知識、相關法條和人的溝通行為都有適當、適量且持續進行的訓練,如何拿捏與善用技巧因人而異,但我們的方向與目標是一致的。

|先了解飼主不當飼養的原因,並蒐證|

會造成動物不當飼養案件背後的原因錯綜複雜,有些是蓄意的、有些是飼主長時間的不良飼養習慣所造成,雖然有時候我們會無法認同飼主所提出的理由,但我們還是得先去了解問題點在哪,才有解決問題的機會。每一個案件我們都一定會派員前往了解,同時也會進行蒐證作業。

|違法的部分交由動保主管機關,協會進行動物福利教育與飼主勸導|

在處理每一件動保案件,違法的部分,協會會交至各縣市動物保護機關處理,並追縱後續的結果。同步我們會花大量的時間與飼主溝通正確的飼養觀念,而提供「適當的幫助」,這也是協會處理案件的手段之一。

|透過軟硬兼施以及利誘之方法,督促飼主改善飼養方式|

在這裡要強調,我們所提供的任何幫助都是使用在動物身上,且會和飼主達成有條件的交換,並非是協會單方面的付出,例如:我們也許會提供飼主飼料、罐頭去取代廚餘,後續我們則是持續宣導正確飼養觀念、複查飼養狀態,最終目的是希望飼主未來主動購買正確的食物給動物們食用。

無論有無改善,協會都會持續追蹤案件至少半年。

|飼主必須循不擬續養流程,協會才會接手動物後續|

在協會的能力範圍下,有時候也會需要救援及收容案件中的動物並協助後續送養,但收容並非我們的優先選項,因為我們不希望讓飼主產生「只要他養不好、不想養就可以丟給動保協會」的偏差想法。

所以,在大家看到送養文之前,#其實案件都已經經過協會多次的努力 或是經由動保主管機關稽查後 #無明確違法行為 ,又或是即使要求公權力介入 #動物也許不會更好。依照不同案件狀況,協會會評估飼主是否不適合繼續飼養動物,如果不適合,我們就會介入協助動物尋求新的認養家庭。

有時候是我們主動勸飼主放棄飼養,並依照各縣市的規範,要求飼主循不擬續養程序,完成後我們才會將動物帶走。有些狀況則是飼主自己將寵物棄養到收容所,協會基於動物福利及為了減輕公立收容所的收容壓力,協助撰寫送養文或從收容所帶出動物暫時安置,讓牠們有機會重新進入家庭。

最後來呼籲一下「飼主責任」很重要!
晶片寵登、絕育與每年施打狂犬病疫苗沒有完成的話,已經是可以立即被開罰的行為!出門請記得繫上牽繩、不放養、不長期鍊繩關籠、給予符合動物習性之飼養環境與飲食、定期預防、有病症要帶動物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