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龍年,不免要聊聊與龍相像的動物,龍的形象尤其是西方龍,讓人容易聯想到蜥蜴,某些品種的蜥蜴身體特徵更與人們對龍的想像類似,像是犰狳蜥、鬆獅蜥、紅眼鷹蜥、綠鬣蜥。爬蟲動物是協會受理的案件中僅次於犬貓、鼠兔、鳥類的動物族群,爬蟲動物的涵蓋範圍很廣,種類繁多,蜥蜴、龜、蛇皆是。由於取得途徑容易,飼養所需的商業化的產品齊全,因此不乏民眾飼養,也有許多展演場所會展示爬蟲動物。

不過飼養蜥蜴並非易事,蜥蜴種類繁多,習性也各不相同,無法用一種飼養方式去套用在所有蜥蜴上。並且爬蟲動物的行為表現與哺乳動物有很大的差異,不容易看出動物的異狀,因此爬蟲動物的異狀,就較難以被察覺,或是動物福利會被忽略。現在主流大多是使用爬蟲缸飼養,在展演場所中不外乎也是這樣的飼養方式,而在展演場所中,這些蜥蜴們或是其他爬蟲動物最容易會被忽略,或其實是刻意為之的需求就是缺少躲藏空間。

在傳說故事中龍總是居住在洞穴中,有許多種的蜥蜴也都是穴居型,因此非常需要躲藏空間,展演場所的業者可能是飼養觀念不足,或是為了方便遊客可以看到動物,往往會疏於提供爬蟲動物躲藏空間,爬蟲動物相較於哺乳動物更難以明顯觀察到牠的緊迫狀態,無論是什麼動物,處於一個令牠不舒服的環境,都是會產生緊迫狀態的,而緊迫狀態對於任何動物長期下來都是有害的。

圖片都是協會的調查員實際在展演場所拍攝的,有不同飼養狀態的,呈現目前台灣的展演業者對於這些蜥蜴的飼養方式,皆仍有幅度不同的進步空間。我們的公立動物園仍然也在求新求變,為的就是提升動物福利,不分動物種類。作為大眾,我們也希望能一同來提高對於爬蟲動物的關注度,進而讓這些動物不易再被忽略。

延伸閱讀:無聲的悲鳴,被忽略、遺忘的兩棲爬蟲動物! 「幻多奇另類博物館 」該被時代淘汰的動物展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