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感知能力與我們相同,因此透過瞭解動物情緒可以有效提昇其生活品質。動物學家Michel Cabanac曾發表說明,兩棲類與爬蟲類就已經具有環境會影響心情的感知能力。

許多人都不清楚自己的狗為什麼平常很乖,但是卻仍然會發生攻擊行為。狗攻擊原因經專家分析,可分為14種,環境過度刺激、不良的回憶連結、保護自有的資源、受到威脅、保護子代、身體疼痛(或疾病)、產生畏懼、不想被限制活動空間、習得性防衛、壓力過大、憤怒移轉作用、特發性(原因不明),以及獵食性攻擊。

狗出現憤怒、攻擊(Aggression)主要都是因為對某件事產生恐懼,情緒導致敵意及暴力行為,甚至展開進攻(Attack)。攻擊對於動物是很重要的行為,因為這樣才能夠有效保護自己的安全。

我們該如何簡易解讀狗到底是在獵食,還是在防衛呢?
(一)獵捕性攻擊
1.專注於某個目標
2.突然動作變得非常緩慢
3.保持無聲冷靜狀態
4.尾巴冷靜且柔軟
5.攻擊時快速緊咬脖子

(二)防衛性攻擊
1.注視身旁所有事物
2.眼球快速移動
3.肌肉以及尾巴呈現緊繃狀態
4.咬四肢或是面部
5.通常伴隨低吼

畏懼導致的攻擊行為頻率最高,多伴隨人為錯誤行為,如:多數人喜歡在犬隻面前半彎腰用手撫摸其頭部(呈現約45-90度),所有犬隻都會視為威脅,心跳加速,再者進而攻擊。即便是飼主或很熟的朋友,都還是會讓狗發生心情急速轉變,因此請大眾千萬避免此動作。

最後,協會再次呼籲,狗產生恐懼反應時飼主千萬不要大聲喝斥,這樣沒有辦法導正牠們的行為。喝斥等於是間接肯定背後產恐懼的原因,狗會認為自己做錯事,將來反而會對於這個特定原因產生更多恐懼。飼主此時應將動物緩緩帶離現場,並安置於較安靜的環境使其自行平復,請謹記不要硬拖或撫摸出聲安撫,這樣的行為並沒有辦法有效改善恐懼反應。

最重要的是,飼養寵物並不是覺得寵物有得吃有得睡就好,飼主還需要注重其心理健康,符合動物習性的飼養方式,才能讓寵物活得健康且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