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對著迎面游來的燕魟拍打玻璃。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提供。
小孩對著迎面游來的燕魟拍打玻璃。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提供。

近日有民眾在社群平台發表參觀桃園Xpark水族館的觀後感,幾張館內動物受傷的照片,在社群平台、主流媒體上引起討論,館方也在日前發表公開聲明,強調Xpark對於動物福利的重視,且表示已針對受傷動物隔離投藥。但是,好的動物福利難道只是讓魟魚不要受傷破皮,或讓水母不要有斷肢,那麼簡單嗎?

魚欸?也要談動物福利?

當然要!科學研究指出,魚類不但能感覺到疼痛,也會感到緊迫、恐懼、痛苦,而且牠們比我們想像的聰明很多很多!此外,Xpark水族館裡的魚,是受人為管理的脊椎動物,是台灣《動物保護法》保護的對象。

根據英國劍橋大學教授Donald Broom的定義:動物福利是動物嘗試與環境應對的狀態。是個體生理與心理健康的綜合呈現,而其中,心理健康雖較難評估,卻是動物福利的重要指標。

國際間針對圈養「陸生」動物福利的研究與討論,尤其關於如何照顧動物的生理需求、健康的理論及實務已相對成熟,但在眾多動物(包含水生、陸生)飼養管理指南中,僅有約 16% 論及動物的心理福利,可見相當匱乏。而當我們談到魚類的生理福利乃至於心理福利時,會發現相關的研究、資料寥寥可數。當然,情感與心理狀態衡量相當困難,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可以忽視;反言之,更應該謹慎看待每一個行為,將可能如何影響動物的福利。

福利的好壞雖會受到個體差異、過往經驗等影響,但以被圈養的動物來說,福利的好或壞絕大部分受制於管理人的硬體設計維護與軟體管理,因此提供的環境是否符合物種習性、設施是否能夠引導動物展現自然行為、飼養方式與豐富化策略能否顧及動物的心理健康、人員如何正確教育民眾並避免動物受到騷擾、驚嚇等等,就至關重要。

不符合動物習性需求就是精神虐待

在這次事件,XPark遭受民眾質疑的不只是館內有動物破皮、傷口,還有不少討論是針對展場本身的設計、設施未能符合動物習性。

此次因為受傷受到關注的叉頭燕魟是群游型的魚,Xpark將牠與雪花鴨嘴燕魟同缸飼養。澎湖水族館前獸醫師潘世瑩提到:這兩種燕魟都需要不斷游動,因此需要非常大的活動空間。牠們的主食是蝦、蟹、貝類,有挖沙覓食的習慣。Xpark的燕魟展示缸並未提供底沙,讓牠們展現自然的覓食行為,且因為環境空間限制,可以觀察到雪花鴨嘴燕魟不斷沿著缸邊繞圈游動。這絕非其自然行為,顯示了牠正面臨壓力。

雪花鴨嘴燕魟不斷繞著展示缸邊游動,是空間不足、環境受限的壓力表現。

企鵝也常常是水族館的明星物種,人們無法抵擋牠們可愛的步態。然而,圈養的企鵝也常因為不適應氣候、環境限制而產生壓力、感染疾病。XPark企鵝展示空間設計狹小壓迫,讓動物跟遊客的距離太近且缺乏躲藏空間,部分企鵝展現焦慮的行為,不斷游動往玻璃方向擠。此外,壓克力的滑道坡度陡峭,可能使關節必須承受過大的壓力,進而造成疼痛不適,企鵝可能也會選擇不使用滑道。

麥哲倫企鵝不斷游向玻璃,顯得焦慮躁動。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提供。
麥哲倫企鵝不斷游向玻璃,顯得焦慮躁動。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提供

XPark斑海豹的展示缸是一個直徑約 10 至 15 公尺的柱狀甜甜圈,甜甜圈中間是設計方便民眾與海豹合照,營造一種與斑海豹更靠近的體驗。我們看不到展示缸以外的飼養空間,斑海豹只能不斷繞著圓圈游動。

斑海豹的甜甜圈型展示缸。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提供。
斑海豹的甜甜圈型展示缸。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提供。

海豹在野外的行為主要受外在刺激所影響,例如:動態的海洋環境、獵物的位置和動向、同伴的互動、潮汐變化、天氣和海象等,但XPark的甜甜圈水缸,環境單調貧脊、缺乏刺激與豐富化,完全無法滿足探索、玩耍的需求,長期下來,動物可能逐漸不再活躍、好奇,甚至產生刻板行為,而一旦展現出刻板行為,即使轉移到更豐富的環境中或讓牠接觸新的刺激,也難以回復了。

不騙你,魚類也有刻板行為!

跟其他脊椎動物相比,對魚類的刻板行為研究非常少,但並不代表這些行為很少見。在加拿大的動物福利團體ZOOCHECK發表的 AQUATIC ZOOS 中,彙整幾個常見於魚類的刻板行為,也常見於裸缸飼養的魚類身上。以下翻譯供讀者參考。

●繞圈:不斷繞著圓形路徑、來回游動,沒有明顯的起點或終點。
●搖擺頭部:在一處靜止不動,不斷上下或左右擺動頭部,對透明邊界(例如:玻璃)沒有明顯的特殊反應。
●與透明邊界互動:不斷行走或游動到玻璃或牆壁上,試圖爬上去、穿過去或與玻璃的反射互動。
●突破水面行為:在游動時反覆抬起身體前部,使鼻子或頭的前部抬高到水平面以上,對透明邊界(例:玻璃)沒有明顯的特殊反應。
●螺旋旋轉:圍繞著一個中心點或繞著假想的軸線在水中不斷旋轉。(也可能與內部感染引起的神經症狀有關)
●定型化的體側摩擦:在沒有檢查到體表寄生蟲的情況下,將身體轉向特定某一側,並在基材或任何其他表面上摩擦。

水族館的魚類數量龐大,且與人們的生活經驗較為遙遠,比較難以喚起人們的同理心,但是這些在圈養環境下可能產生的刻板行為都是警訊,不斷告訴人類,牠們正承受著龐大的壓力、痛苦,而去看見、去重視、去解決是我們身為人的道德責任。

圈養海洋哺乳類是極爭議的議題,歐美等先進水族館已經開始檢討該不該圈養虎鯨,加拿大則立法禁止引進新的海哺類圈養。

合法的展演場所,就代表沒有問題嗎?

《動物展演管理辦法》在107年已經正式上路,符合資格的動物展演者都必須向地方主管機關申請許可,並經過審查才能夠進行動物展演。XPark早已通過政府,為甚麼還會引發這麼多質疑與討論?是法規的設計上有所不足、動物展演者未善盡照顧管理之責,還是主管機關的審查、監督、重視程度不足?

XPark發表聲明表示已進行醫療,將加強管理與教育宣導,但其實更該對動物的飼養環境設施、人員管理、醫療照護等進行整體檢討,同時必須正視台灣民眾對於動物福利,甚至動物權利的在乎。

以人(或網美)為主體的展示設計能夠獲取龐大商業利益,但若只以人為主,未能顧及動物的習性需求、心理健康,那麼就是與台灣日漸提升的動保意識與尊重生命的精神背道而馳了。

此外,民眾也想知道,既然這些動物受法規保護,那麼動保主管機關的下一步是甚麼?如何監督確保受傷的動物受到適當的照顧,並且嚴格要求動物展演場所設施與管理符合動物習性需求(動物展演管理辦法第2、18條),將是民眾與動保團體持續追問的!

本投書刊登於聯合報願景工程系列:
https://vision.udn.com/vision/story/121606/4941204

上一篇 回目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