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EtToday報導截圖照片

台灣動物園又死了一隻被圈養的長頸鹿,此事除了哭、傷心,真正需要正視的是為何動物一直早死、以及如何避免下一次的悲劇?

去年 (2021) 動團不斷的反對台灣動物園引進更多的長頸鹿進行展示,當時我們邀請英國生而自由基金會政策長(Born Free Foundation Head of Policy)Mark Jones分享他們的研究報告,他表示:「動物園並不適合長頸鹿,長頸鹿為複雜、高度社交、活動範圍廣大的攝食性動物。當牠們被飼養在動物園時,牠們的社交習性被剝奪、環境被限制且無法得到恰當的營養攝取。因此被圈養在動物園的長頸鹿,多半飽受健康問題、異常行為及壽命減短等折磨。圈養長頸鹿嚴重影響到個體的福利,且沒有對動物保育提供任何實質的幫助。我們呼籲各動物園,逐漸減少且最後終止長頸鹿的圈養,並導向將資金直接的投入於野外野生長頸鹿的保護,而不是繼續擴張圈養長頸鹿的數量。」

【將動物關在動物園算是保育?】

Mark表示:在考慮移地保育(ex-situ)是否有益於野生動物保育時,我們需要提出幾項問題。這些問題包括:

1. 圈養和飼養動物是否能解決野生動物數量減少的原因,或者補償保育面臨的威脅?

2. 圈養動物是否能為受威脅的野生族群爭取時間?

3. 繁殖圈養動物後是否有助於將動物重新帶回到野外並復育野生族群?

其實在動物園飼養長頸鹿無法滿足以上任何目的。野生長頸鹿被列為易滅絕物種,9個亞種中的兩個被認為是極瀕危物種,估計在過去30年中長頸鹿數量減少了40%,如今全球僅剩不到100,000隻野生長頸鹿。然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並未將長頸鹿的圈養和繁殖視為保育所需措施。唯一被視為保育行動的野放(reintroduction)是針對西非長頸鹿的亞種(West African giraffe),是透過野生個體的棲地遷徙所實現的。

【動物園有教育價值?】

再來,Mark也進行說明:動物園會主張飼養動物的潛在理由是為了提高公眾對野生物種減少的認識。但是喚醒大眾意識不一定要透過圈養長頸鹿,而且圈養對長頸鹿的福祉其實會造成嚴重負面影響,正如許多壓倒性的證據可見。我們發表的《Confined Giants 囚禁的巨人》強調了歐洲動物園超過800隻長頸鹿因為圈養所產生的生理和心理負面影響,其中包括英國的150多隻長頸鹿。

野生長頸鹿生活在複雜的社會。雌長頸鹿非常善於社交,會與其他雌長頸鹿建立長期關係,並組成育兒的群體。相較之下,由於動物園缺乏多樣化的環境去容納大規模的長頸鹿族群或維持足以形成社交關係的族群大小,圈養的長頸鹿並沒有機會形成複雜的社會群體或關係。雌長頸鹿彼此建立關係的機會遭到了限制。

野生長頸鹿每天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步行,它們平均棲息地面積從5到500平方公里之間。相較之下,歐洲動物園圈養長頸鹿的室外空間平均約為2600平方公尺 (目前台灣動物園的空間更無法相比)。在如此有限的空間內圈養長頸鹿,加上環境嚴重缺乏多元複雜性,對長頸鹿的福利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導致足部問題和異常行為等情形。動物園圈養長頸鹿的環境往往非常簡陋而單調,完全無法比擬野生長頸鹿在非洲大草原和林地的棲地,加上台灣的氣候非常不同,並不適合長頸鹿。

野生長頸鹿一天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覓食,主要是樹啃噬灌木枝葉(browsing),以及少量的攀緣植物、草本植物、花卉、水果和樹皮。動物園根本無法提供動物如此多元而大量的枝葉,所以只能提供替代食物,這可能會損害動物的健康和福利。動物園裡的長頸鹿經常被發現罹患包括蹄葉炎在內等各種營養疾病。許多動物園也仍在餵食長頸鹿穀物製品、水果和蔬菜等不適當的食物。

動物園裡的長頸鹿經常出現異常的反覆行為或刻板行為,這是由於無聊、沮喪、反覆嘗試應對和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引起的。這些都涉及不良的動物福利問題。長頸鹿特別容易出現口腔相關的刻板行為,例如過度和反覆用舌頭舔物體或是踱步。據認為,幾乎所有圈養長頸鹿的動物園都可以觀察到長頸鹿的行為障礙,而長頸鹿和霍加皮(okapi)是全球動物園動物族群中最容易出現刻板行為的物種。

動物園裡的長頸鹿也經常遭受外傷,包括被困、纏結、滑倒和跌倒,而且往往是致命傷害。運動不足、營養失衡、圈養環境不當和外傷都會導致長頸鹿壽命縮短。許多歐洲動物園中的長頸鹿都沒有存活超過15歲,而在野外的長頸鹿壽命則長達26歲左右。我們呼籲動物園以策略性和人道的方式逐步終止長頸鹿圈養,並以停止繁殖和購買交易作為第一步。

《六福村長頸鹿布丁妹死亡》https://pets.ettoday.net/news/2182735

Born Free Foundation《Confined Giants 囚禁的巨人》https://www.bornfree.org.uk/news/confined-giants

上一篇 回目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