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覺得狗狗很可愛就養起來了。」這種飼養動機都是在幼犬可愛的時期,且再舊式觀念裡,狗隨便養都可以活,所以當最初堅持飼養及照顧的人消失,其他的家人對於狗狗並不喜愛的情況下,狗狗就會開始被迫遠離人的生活空間,進入無盡且孤獨的牢籠裡;也變成僅有在餵食時或陌生人靠近才有反應的狀態,沒有良好的互動,狗狗不知道怎麼向人類表達開心,吠叫聲在人類感受中,成了兇猛的表現。
在偌大的空地角落,有一個黃色的小籠子,一隻黃色充滿敵意的狗狗,對來訪的調查員激動的吠叫。在觀察狗狗的同時,一位白髮蒼蒼的阿嬤走過來詢問我們的來意;當然還是先以宣導三合一 的重要性介入,再從狗狗的問題開始跟阿嬤了解,阿嬤說孫子小時候看到狗狗可愛吵著要養,所以就飼養下來了,現在小孩都大了,狗狗也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變得很兇,每次放出去活動也都會很久才回來,所以只能在沒有人走動時才能放風。


狗狗的活動空間僅有身材大一點的籠子,所以吃喝拉睡都擠在了一起,狗狗等不及放風時間,所以籠內的環境並不是很乾淨;跟飼主溝通,因為狗狗大部分時間都在籠內,可以考慮用鏈綁的或是用圍片,可以加大狗狗的活動空間,環境整理上也會比較方便。但飼主拒絕,她覺得狗狗放出來很危險,怕傷害到人,所以第一次並沒有成功的幫狗狗爭取到機會。
但後續在調查員軟硬兼施下,飼主終於因為狗狗的脾氣沒有辦法戴到項圈,以不碰觸的方式,答應可以用圍片擴大活動範圍,也讓狗狗被困住的心可以得到紓解。後續也有遇到另一位家人,表示也希望可以有機會帶狗狗一起散步,調查員聽了很感動,這也給了調查員很大的鼓勵。跟飼主講解狗狗因長期的外出時間不足及與人類的互動方式還需要時間學習,也提供零食給飼主用來跟狗狗互動建立關係。
用圍片圈養是保證狗狗在安全的情況下能有更大的活動空間,但外出嗅聞味道、探索環境 對於狗狗來說是很重要的;若是無法提供還境內有探索的機會,可以嘗試每天花至少30分鐘的散步,讓人跟動物都能一起紓解壓力,還能增加互動,對於狗狗的身心是有很大的幫助。所以也很開心飼主的其他家人是願意努力去做這件事,不讓舊有的飼養觀念去影響動物的福利,改變可以從家人間的溝通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