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見面
第一次見到「來發」,對牠的印象是「兇到不行」,牠被關在一個不大也不小的籠子裡,一靠近,牠會立刻露出牙齒,表現出強烈的恐懼和警戒心,就連飼主都不太敢輕易靠近牠。我們詢問飼主,來發本來就這麼兇嗎? 飼主搖搖頭,開始說起來發的故事。

⭢來發的故事
來發原本是由飼主的先生帶回家中,牠在家中可以自由自在地跑跳,還常常跟著飼主與先生到處去玩,盡情探索世界、享受戶外的陽光和空氣,當時牠是一隻會跟人撒嬌、喜歡摸摸的小狗。然而,隨著家中發生變故,來發被迫長時間關進籠子裡,這一關,就是7年。長時間的關籠,讓來發變得暴躁,甚至出現攻擊性行為,彷彿將內心的那扇門緊緊關上,不再對人類敞開心扉。
⭢改變的契機
我們嘗試幫助來發改善,利用圍片擴大了牠可以自由活動的範圍。那天,我們先在籠外圍好圍片,再請飼主親自解開塵封已久的牢籠,出籠的那一刻,來發解放了封鎖已久的感官,不停地探索、嗅聞、做記號,甚至主動過來聞了聞我們與飼主的手,那隻全身帶刺的小狗,變成了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小孩。飼主對於這個轉變也非常驚訝 :「好幾年了,從來沒看牠這麼乖耶!」。


後來我們再去訪查,來發的個性變得穩定許多。牠不再輕易亮牙,而是顯得放鬆,我們甚至可以在手上放一塊零食,讓牠小心翼翼地吃下。這樣的改變令我們吃驚,飼主也很開心,他說 :「以前連要給牠食物都怕手會不見,現在手可以直接伸進去了,活動空間真的很重要!」,當牠的環境不再侷限於小小的籠子, 牠的身心也不再那麼封閉了。
⭢努力的方向
我們告訴飼主,這樣的空間還是太小,我們希望有一天,來發是能在家中自由活動的,但對於曾經對人類失去過信任的來發來說,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飼主必須長期和來發互動,才能使來發和人產生正向的情感連結。聽到這,飼主恍然大悟 :「原來這樣還不夠好!」,調查員的角色往往只是提供飼主一個契機,讓飼主看見改變的方向,但真正的改變,還是需要飼主長期的努力與投入。
許多飼主可能並不了解,長時間的活動空間限制會對狗狗的行為和情緒造成深遠影響。狗狗是需要大量運動、探索和互動的動物,缺乏這些基本需求會讓牠們變得焦慮、憂鬱,甚至產生攻擊性行為。
作為飼主,提升動物的生活品質需要長期的努力與耐心,不僅要提供足夠的空間,還需要持續的互動和情感連結。每一隻動物的回應都不同,需要的時間也不同,唯有長期的陪伴,才能讓牠們擁有更加健康快樂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