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近期受理到的兔子案件有變多的跡象,多半是因為飼養在室外而被通報,另一角度想,代表越來越多民眾具有基本飼養知識,才有辦法察覺到長期將動物鏈綁或是籠養是個需要被改善的問題。

日前調查員於某處社區宣導時,看到民宅前擺放疑似籠子形狀的物體,神經特別緊繃,遠遠看以為是貓,走近一瞧原來是一隻兔子,聽說原本是擺在路邊,後來改擺在住家門口外,類似騎樓的空間,可遮風避雨,但夏日室外悶熱溫度,可就擋不住了。

「您好,我們來宣導寵物的飼養」原本飼主比較害羞,一直到鄰居們七嘴八舌討論起來,阿姨才願意越講越多,大致了解兔子是同住家人買回來的,從小開始養到現在大概三年,原本有三隻陸續不明原因死掉,剩下這一隻,但主要照顧者是阿姨,再加上家中小孩會因為兔毛而過敏,拒絕了調查員提議可以讓兔子進入室內飼養與放風的飼養建議,雖然大家都在拿「兔子要吹冷氣喔,人都沒有」這件事在嘲笑,但只能養在室外、這個籠子裡面,除了環境溫度外,空間過小、又開放、又長期沒有適當活動等問題,對兔子來說也是長期累積的壓力。

調查員一邊拿著兔子飼養指南,請阿姨花個時間翻閱, 一邊口頭提醒,牧草要隨時給、那個彩色飼料偶爾放啦、要給腳踏墊啊...講沒幾個最最基本的飼養需求,阿姨就詢問我們能否幫忙找個家,原因是主要是叔叔想要養,都她在照顧,但又沒有喜歡兔子,總之就是不想了。

雖然不想養了,該做的宣導還是要講完,臨走之前,突然想到一件重要的事情,轉頭詢問阿姨:「請問兔子叫什麼名字?」,阿姨笑笑的說:「 沒有名字」。

「覺得可愛就養」這是許多不當飼養行爲的源頭,後續送養並不容易,走到開罰也不容易,一直放在沒有照顧能力的飼主手中更不是辦法,當飼主有棄養的意願時,調查員只能盡可能的約束飼主,不要再有下一隻寵物;調查員持續呼籲,飼養任何寵物之前都需要評估自己接下來的照顧能力,養好、養老是飼主的基本責任。